高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内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确认者;是对管理部门确认的再确认,控制过程的再控制,既要服务于治理者,也服务于被治理者,是整个组织系统治理结构中的守门员;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它通过评估、计量和报告总体风险,推动实施风险管理,帮助管理者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并实施监督人。做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为完善管理服务、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服务”,应树立以下审计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高校审计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 “以师生员工为主体,‘教’以教师为本,‘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确立师生的主体地位,把师生最为关注、学校领导最为关切、工作任务最为迫切的问题放在审计工作的第一位,把维护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和师生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事项,把涉及师生利益的热点问题确定为审计对象,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坚持全面协调,保障可持续发展。对高校审计工作来讲,所谓“全面”,就是要全面履行经济监督和管理服务职责,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单位和部门都纳入审计的视野;强调“协调”,就是要使审计工作与学校发展的大局相适应,把审计工作始终置于促进学校发展的大环境中,牢固确立审计工作必须服务于学校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谋划发展问题,明确审计工作的发展目标,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建设,为管理工作提供满意的审计服务。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审计重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把有限的审计资源投放到最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去。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要准确把握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脉搏,根据学校的工作重点和资金走向,加强审计跟踪和监督,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对学校发展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审计,突出对影响全校全局及全校师生利益的问题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增强宏观意识,提升审计层次。在审计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查处细节问题,必须善于从宏观角度去研究分析问题,把握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各个因素的关联性分析入手,科学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对象、审计方式和方法,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深入剖析原因,发现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的不足,使审计建议对于加强高校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更有价值。
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高校内部审计的目标是通过监督和评价,提高资源配置的效果、组织运营的效率和资金使用的效益。对高校审计工作来说,它服务于内部管理的需要,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服务是监督的升华。因此,必须坚持在“参与中监督,监督中服务”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绝不能为监督而监督,而忽略服务职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通过揭露问题,分析产生各种问题的性质和根源,从源头上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漏洞,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