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与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作者: 时间:2015-04-24 点击数:

 

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审计适应外部形势和环境变化的需要,是审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转型与发展,其核心是履行监督、评价、咨询服务职能基础上,推行内部控制审计、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  

内部控制是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过程,主要目的包括: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规的遵循性;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本身就是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的体现。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可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针对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促使组织以合理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改善管理,发挥“内部控制的控制”作用。  

效益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它通过对单位经济业务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效益审计是对传统审计范围的延伸,它是在财务审计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基础上,审查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它能促进单位加强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审计部门若能充分发挥内审的特点和优势,是大有可为的。  

风险管理审计是审计人员通过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及风险管理过程的及时性、科学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帮助组织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规避经营风险。  

就如何推进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王道成会长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要实现六个转变。即在审计的理念上,由对内部审计本质的认识是检查系统向内部审计本质是控制机制的认识转变;由内部审计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在审计的职能上,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在审计的目标上,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在审计内容上,逐步由财务控制向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拓展。在审计的方式上,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在审计的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二是要体现三个特点。即从“小作坊式”的单个项目审计,向整体性、系统性的“集约式”规模审计转变。从审计部门、少数职能部门分散的、单打独斗式的审计和监督,向由审计部门牵头、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监督资源、发动全员参与监督转变。由靠法律赋予的权力实施监督为主转向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为主,由被动防御为主转向积极控制为主。


版权所有:许昌学院审计处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919  邮箱:  sjc@xcu.edu.cn